最新高校专业调整统计、分析、权威解读

发表时间:2020/03/12 19:17:34  浏览次数:101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详情),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本次专业调整加强了对高校新设专业的指导。




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672个、审批181个、撤销367个

50所高校新增5个以上专业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备案或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高校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经过规定程序报教育部审批,方可进行招生。

从2019年普通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统计结果来看,共有50所高校新增5个以上专业。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新增数量最多,共新增25个备案本科专业。深圳技术大学共新增12个专业,仅次于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火到爆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希望为这些领域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统计结果显示,新增备案专业数量较多的学科数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本次共有180所高校新增,此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也有138所高校新增。此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也非常异常火爆。


人工智能方面,本次全国范围内获得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的共有180所,相比2018年的35所,增加幅度惊人,从中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火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AI人才紧缺、智能化趋势等因素的推动下,相比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多数高校更愿意为此设立一个独立学院,即人工智能学院。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月底,已经设立独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已经达到了38所,全面覆盖本科、研究生阶段,且距离《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所设定的“2020年建设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目标也渐趋渐近。


新增审批专业中,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和网络空间安全分别有30所和19所高校新增,超过其他专业,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中医骨伤科学等专业业较为火爆,新增高校较多。




最近三年撤销最多的专业及原因

 

近三年撤销数量较多的专业有哪些?



2019年,160所高校共撤销本科专业数量367个,撤销数量较多的专业前5位,分别有服装与服饰设计16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3个)、公共事业管理13个)、市场营销10个)、经济统计学8个)。
 

2018年,175所高校共撤销了416个本科专业,撤销数量较多的专业前5位,分别有服装与服饰设计17个)、教育技术学13个)、信息与计算科学12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个)、产品设计11个)。
  

2017年,135所高校共撤销了241个本科专业,撤销数量较多的专业前5位,分别是公共事业管理9个)、应用统计学7个)、信息与计算科学6个)、产品设计6个)、政治学与行政学6个)。 
 


为什么要撤销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需要一流专业作支撑。高校专业发展的小逻辑必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最新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要积极促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领域、新业态。
 
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有很多,如招生困难、就业前景较差、和其他专业定位重合度高等。有专家表示,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该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不同性质的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应有所差别,不应盲目随大流。
 
同时,被撤销的是具体学校的具体专业,并不代表这个专业的整体水平不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就曾撰文指出,只要该学校某专业的教育质量不能达到一定水平,不管就业市场是否有需求都会被撤销。
 
从近三年专业撤销数据来看,被撤销数量最多的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2019年和2018年撤销数量较多专业的榜单上都排在首位。
 
总的来看,一些不利于学科交叉、跨学科专业融合的单一功能专业,在一些高校已成为历史。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解读

专业发展“小逻辑”需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
高校专业发展的“小逻辑”必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最新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要积极促生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领域、新业态。
据最新数据统计,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运用、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与新媒体、健康服务与管理、数字媒体艺术、学前教育、供应链管理、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都成为“爆款”。
面广域多 做加法也做减法
纵观新增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的180所高校,除了理工科优势高校外,有部分师范类院校、石油类院校、建筑类高校等行业院校,如陕西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还有一大批新建本科应用型高校,如湖南信息学院、长沙学院、商洛学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南宁学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由此可见,新增专业在区域布点上既遵循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也注重了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
另外,从新增审批的181个专业名单中可以得知,与现代信息社会息息相关的大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类专业,如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和网络空间安全、智能感知工程等专业正在展露头角。
同时,令人欣喜的是,当下被热议的中医类专业榜上有名,如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等。而在撤销专业目录中可以发现,一些不利于学科交叉、跨学科专业融合的单一功能专业,如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技术学、市场营销、生物技术、文化产业管理等,在一些高校已成为历史。
三大导向凸显三大特点
“在本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中,我们重点强化了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推动高校认真做好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介绍,在此基础上,尤其加强了对高校新设专业的指导。
吴岩指出,本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支持“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具备条件高校设置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布点,新增虚拟现实技术、工业智能、区块链工程等一批目录外新专业;支持高校设置预防医学、中医康复学专业布点,新增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目录外新专业。
二是支持“新”。支持高校推进“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增智能感知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运动能力开发等一批目录外新专业;同时对新专业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专业名称规范性严格把关,坚持宽窄相适,反对专业名称过于泛化或设置过窄。
三是防止“过热”专业。严格控制“过热”专业,遏制高校外延式扩张冲动。对于经济管理类等布点较多的专业,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及高校办学条件从严控制。29所高校申请增设相关专业,仅批准增设1个工商管理、3个会计学、4个旅游管理专业布点,大力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面向社会需求,凝练办学优势和特色,强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新设专业的建设工作,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把按社会需求办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前提条件,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招生规模,持续改进和提升专业内涵;要健全质量保障,加强对新设专业的检查,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详细内容见:https://mp.weixin.qq.com/s/dqb_b9n8__Df8toATOdM1A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    电话:+86-13569573108   传真:123456
版权所有:数字人文网 技术支持:www.shuzirenwen.com ICP备案编号: 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