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创刊仪式暨北京数字人文国际工作坊举行

发表时间:2019/12/17 10:25:06  浏览次数:155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在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数字人文,是借助计算机和数据科学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的人文研究,究其性质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一种方法论。它将数字技术运用于人文阐释,是由媒介变革引发的知识生产范式的一次转型。”——《数字人文·发刊词》

《数字人文》书影 图片由《数字人文》编辑部提供

12月14日,由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支持、《数字人文》编辑部主办的《数字人文》创刊仪式暨北京数字人文国际工作坊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顺利开幕。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开放·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共设有创刊仪式、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以及由三组平行论坛组成的数字人文工作坊。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出席并致辞,对《数字人文》的创办表示祝贺并寄予厚望。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已发展为全球性的学术潮流,《数字人文》刊物可谓应运而生。《数字人文》由清华大学、中华书局联合主办,为中英双语季刊,是中国大陆首家数字人文领域专业期刊,旨在为数字人文本土实践提供平台支持,积极建构国际学术对话新格局。

《数字人文》刊物将以全球视野与大人文观(即以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为中心),以中文世界的数字人文研究为重点,同时关注不同语言、文化和地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发表运用数字资源、方法和思维解决人文问题的优秀成果及相关资讯。

“‘数字人文’一词大约出现于2000年左右的美国。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数字人文渐成燎原之势,相关成果不断涌现。欧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出现了以‘数字人文’命名的期刊。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数字人文研究。”《数字人文》主编刘石介绍,“清华大学兼具人文和科技的综合学科优势,而中华书局近年来在古籍数字化方面发展迅速,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划,《数字人文》终于创刊了。”

中华书局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可以追溯到2002年。2015年,中华书局创办了古联公司。“用数字技术服务于学术创新,推动出版转型与学术进步,一直是古联公司的梦想和实践。今天,中华书局与清华大学携手,在数字人文领域合作并进,期待我们可以一飞冲天。”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说。他认为,数字人文是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未来,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与人文阐释的融合将更加密切。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    电话:+86-13569573108   传真:123456
版权所有:数字人文网 技术支持:www.shuzirenwen.com ICP备案编号: ICP备123456号